蔡赴朝: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蔡赴朝: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蔡赴朝: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是砥砺奋进的五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批改革举措密集出台,改革落实力度持续加大,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统筹推进,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得到明确,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凭借大数据进行供给监测评价,应实施三方面的创新驱动:其一,构建反映公共产品供给动态效果的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开放的共享体系。通过对数据深层挖掘,实现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其二,运用大数据技术,变被动式和碎片式事后监测评价转变为事前和事中主动推送、精准化服务,由自上而下、政府主导、供方驱动模式转型为上下互动、参与式表达和农民需方导向的评价和反馈模式。通过大数据智能监测平台,挖掘网络舆情,预判公共产品需求;针对农村流动性和动态性突出的特点进行公共产品的治理。其三,建构公共治理绩效评价的大数据平台,充分获取公众满意度及其质量评价反馈,对公共需求开展精准感知与智能定位,对不同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效果进行差异化分析和研判,精准供给与配送个性化、便利化和灵活性的农村公共产品,从而通过智能监测发现绩效改善的路径和方略。,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开办社区诊所。医师多点执业的开展能平衡优质的医师资源。实行医师多点执业,能够使大医院的优质医师下沉到基层,直接为基层患者诊治;同时能够加强对基层医师的技术指导,提升基层医师的技术水平。从而整体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增强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作者单位: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久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是质量普遍不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城市战略研究重视不够。许多城市编制的城市规划缺乏战略研究的指导。二是城市功能建设滞后。当前许多城市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形态建设上,比较重视借国际前卫的低碳、智慧等概念提高城市品位,但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功能却比较欠缺。三是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规模越扩越大,占地面积越来越多,而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四是城市社会建设滞后。主要表现为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化解的重视程度不够。五是城市地下建设滞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百年大计”,马虎不得。但因其耗时、耗力、耗财,不像地上建设那样容易彰显政绩,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六是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部分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聚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于极限,而中小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但是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七是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空间开发和人口聚集无序,“城市病”日益凸显。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党校),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法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应加强社会治理领域立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针对生产安全、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等领域存在的执法不严等问题拿出治本之策,充分发挥执法司法规范社会行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作用。健全涉企错案甄别纠正的常态化机制,推动形成明晰、稳定、可预期的产权保护制度体系。
在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困难企业增加的情况下,农民工就业更容易受到冲击,保农民工就业更需各级政府精准发力,使外部环境的宽松和自身技能的提升,形成扶持农民工比较充分就业的合力发展态势。就业是农民工进城的立足之本,通过积极的外部助力和内部激发的活力,使农民工在比较充分就业中,达到就业质量有新的提升才是根本目标。显然,实现更加稳定、更加高质量的就业,离不开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外发力”,但更离不开向农民工自身进行的“内挖潜”。,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自治做好了,就能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乡村治理必须实现法治化,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乡村社会才能有条不紊运转;德治则是乡村治理的支撑,有利于提升自治与法治的效能,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和质量。
【編輯:刘锡捷】
相关新闻
- “以百姓心为心”的启示 2023-03-28 06:38
- 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必须增强斗争本领 2023-03-28 06:26
- 我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工作进展显著 2023-03-28 06:37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3-03-28 06:29
-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2023-03-28 06:32
相关新发布
- 新时代,人民政协何以实现新作为? 2023-03-28 05:56
- 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2023-03-28 06:39
- 陈俊宏: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2023-03-28 06:13
- 唯有奋斗才能创造幸福 2023-03-28 06:19
- 应加快推进我国制度廉洁性评估 2023-03-28 05:47